困在办公的地方二手烟中的职场人 防毒面具下的无奈抗争
有时候在外面吃饭,屋子里烟味太大,他会一桌一桌去劝,哪怕离他的桌子较远也会走过去。最多的一次,一顿饭劝了七八个人。他感觉自己好像一个保安,所以后来干脆把社交平台昵称改成了“公共场所禁烟保安”——保卫他人不吸二手烟的平安。去年他把一次劝阻失败的经历发到网上,没想到被很多人点赞评论。原来这么多人都讨厌二手烟,只是平时不敢说。
劝了这么多人,他发现八九成的人会听劝灭烟,剩下两成得让老板出面。有些网友劝烟时假装孕妇或者哮喘患者,他不太赞同。不是只有病人才有资格拒绝二手烟——每个人,都应该理直气壮地说“不”。现在慢慢的变多人敢反抗二手烟了,所以他经常在账号上教大家怎么投诉。你们可以通过电线个有禁烟条例的城市,就算没有单独禁烟条例,省市卫生条例里一般也有相关规定。这些都是大家劝阻和投诉吸烟的依据。
投诉确实有效果,有些餐馆被投诉后,立马贴上了“严禁吸烟”的标识,经营者也开始重视禁烟。但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广州有家茶楼他去了三次,第一次投诉后店家设置了吸烟区,但存在很明显问题——无烟区面积仅占整体的四分之一,且与吸烟区之间缺乏必要的物理隔断。每次投诉时,他都会要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卫生健康部门对违规商家进行处罚。然而,即便他向监管部门举报餐馆内的吸烟行为,并附上现场照片作为证据,得到的回复也是“必须在巡查时发现吸烟行为才能罚款。”最终,执法人员能做的仅仅是口头提醒商家,这种解决方法令人失望。
在查阅各地控烟条例时,他曾对北京、上海的严格政策颇为向往。但两地网友的反馈却显示,即便在这些一线城市,街头巷尾仍时常飘散着烟味——公交站、商场等公共场所的违规吸烟现象依然屡见不鲜。问题的核心在于,尽管法规已经出台,但执法资源不足、执行力度疲软。评论区不少网友分享了国外的成功经验,比如日本和新加坡。这些国家通过高额罚款和严格执法,杜绝了公共场所的吸烟乱象,走在街头几乎闻不到一丝二手烟。相比之下,我们的控烟政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村里的池塘,三个人突然从水面下冒出来,还端着一盘小龙虾,边走边说:“宝,吃龙虾吗,站着吃,躺着吃,坐着吃,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这段视频由一位村支书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了13万点赞
女孩小佟因一只已死去的猫咪陷入了一场维权“拉锯战”。今年2月,她在社交平台上发现一家标榜“免费领养”宠物的商家,相中了一只两个月大的猫咪。但在办理领养手续时,她被要求签订了一份为期18个月的分期付款合同,每月需支付499元
每天下午三点,办公室里总会响起“喝奶茶吗”的问候,打开外卖软件,部门群里早已有人分享好点单链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夏季奶茶订单量同比增长34%,职场奶茶社交正从偶然的分享行为,演变成约定俗成的“轮流制”
50多岁的温女士家住浙江绍兴。一年前,她心情忐忑地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胸外科王海涛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原来,在当地医院体检时,CT发现她的左上肺有个磨玻璃结节。医生建议密切随诊,但温女士和家人不放心,想找专家再看看
专家表示,二手烟的成分与一手烟不同。研究之后发现,二手烟中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超过250种。二手烟中60%-80%的致癌物会黏附房间内,跟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三手烟。三手烟能通过大扫除等清洁手段清除吗?...
近日,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河南郑州一名11岁男孩因反复发烧咳嗽就医,被诊断出患有肺恶性肿瘤,确诊为肺癌。医生询问病史时发现,男孩的父亲长期在家吸烟,孩子被迫吸入二手烟长达数年。目前,这名男孩正在医院接受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