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在武进高新区创新性开展国家级试点
记者10月29日获悉,历时一年的“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日前顺利完成各项既定目标,其试点成效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183家被纳入试点范畴的园区企业一同走好清洁生产之路,以逐“绿”前行换来点“绿”成“金”,进一步擦亮了园区高水平发展的绿色发展底色,为园区建设近零碳园区筑实了基础。
2023年,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开展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作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级绿色园区”,武进国家高新区积极申报并成功入选试点,这也是对园区长期以来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推动清洁生产改革先行先试的肯定。
清洁生产已推行多年,为何要开展审核创新试点?常州市生态环境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王璟介绍,根据我们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每5年要进行一次清洁生产审核。以往,企业都是委托专业方面技术机构开展此项工作,并由生态环境部门组织评估验收。“面广量大的企业都各自进行审核,我们再逐一验收,效率和效益都不高,不符合目前‘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尤其是一些企业仅满足于通过验收,清洁生产工作与企业日常管理结合不够紧密,企业的获得感不强。”因此,审核创新势在必行。
武高新此次开展的试点工作,围绕自身产业特色,秉承“绿色创新,效益先行”的宗旨,呈现出三大特点。
首先,成立“政+服+专”的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组,通过园区和生态环境部门、技术支撑单位等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将园区内关键共性企业纳入本次试点范围,组织183家企业组织清洁生产工作。其中,重点管理企业54家、简化管理企业103家、登记管理企业26家,通过分级分类管理,有序梯次组织企业组织清洁生产。
对于183家企业,统一编制园区整体清洁生产审核的规范性指南,并提供简化模板,大大压降了编制审核报告的工作量,促使部分企业主动选择自行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而且,其继续委托第三方开展审核工作的服务费用也不同程度获得削减,明显降低了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要求的门槛。这样,企业就能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如何实施更有效的方案上。技术支撑单位又专门编制技术手册,分行业提供了6个行业、一个通用技术指南,供企业参考和自行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一些规模小、污染少的企业根据法规可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但是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企业进一步感受到了清洁生产的“含金量”。比如,通过清洁生产可以科学降低能源、物料的消耗,也能积极应对慢慢的升高的环境保护要求。此次共有90多家长期游离于名单之外的企业积极加入清洁生产审核。园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助理黄鹏表示,如今,园区企业的覆盖面和参与度明显提升,也使园区的环境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其次,在生态环境部门的组织下,技术单位对183家企业组织并且开展了3次辅导大会,从中发现、梳理了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并统一提出解决方案。对公司的个性问题,点对点帮扶贯穿了全流程。技术单位工作人员李家梦说,有时候一天能接到几十个企业的咨询电话,他们都会尽力及时提供指导,帮企业解决清洁生产道路上的技术难题。对于生态环境部门而言,将以往用来评估、验收的费用转化到更加高质高效的技术辅导上,费用没有增加,却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
同时,试点工作以环境治理绩效为导向,鼓励企业以“低成本高效益”为核心理念,产出了一批“小而精”的方案。据王璟介绍,以往在清洁生产评估验收的技术规范中,根据投资额对清洁生产方案有费用要求,这就让一些“小而美”“小而精”的清洁生产方案难以被采纳。此次试点在法律的框架内大胆突破,淡化了传统“中/高费方案”要求。像斯泰必鲁斯公司针对污泥产量过高的问题,运用鱼骨图分析法,精准识别出污泥含水率高的多重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一批低成本解决方案,实现了在每月仅新增药剂费用821元的情况下,减少污泥量3吨,每月降低污泥处置费用4350元。这不仅让企业自身尝到了清洁生产的甜头,更有效激发了别的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的动力。